网站首页

产品中心

智能终端处理器 智能云服务器 软件开发环境

新闻中心

关于完美体育

公司概况 核心优势 核心团队 发展历程

联系完美体育

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
主页 > 产品中心 > 智能终端处理器

完美体育未来十年智能终端如何改变你我? 看⻅2033

发布时间:2024-01-05 15:16浏览次数: 来源于:网络

  将时间拉回到10年前,智能手机尚且初生,一个围绕着终端的数字世界还未建成。人们或许为新技术所惊艳,但从没设想智能终端会如此深刻地改变、影响着现实生活。电子商务、社交媒体、手机支付、物联网等等行业的蓬勃发展,为现代人构筑出全新的科技生态。

  彼时,正值青壮年的小米,是乘着智能之风而起的品牌,其是黄金十年中「风口论」代表企业,也是一家业内鲜有的围绕「工程师文化」拔地而起的公司。作为智能终端引领企业之一,小米品牌始终影响着一代人对智能手机的认知。

  如今,随着AI大模型接踵而至的产业变革,信息科技领域大一统进化趋势下相应的机遇,整个行业再一次立于关键成长的重要节点。放眼未来十年,智能终端还有怎样的潜力?该如何挖潜,寻找下一次的爆发机遇?这是科技企业进入AI时代的资格赛考题,也是掌舵者们领航时的必答题。

  身为小米集团合伙人、总裁,经历从2G到5G,从功能机到智能机时代的卢伟冰一向擅长应对变局。他认为,AI是未来的生产力,也是最关键的变量之一。因此,AI将是小米长期持续投入的底层赛道。

  实际上,如此般更底层、更高阶技术的研发,是一种比瞄准短期成果更加奢侈的投资。信念同样重要。正如卢伟冰所说:对于底层技术,一定要有坐冷板凳的定力,把冷板凳坐个5年、10年甚至20年。只要这样坚持去做,相信未来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呈现,好的结果一定也会有商业的回报。

  一切的创新,最终都导向用户端、导向零售。作为小米最重要的伙伴之一,京东拥有近6亿活跃用户,基于消费趋势洞察,也预测、引导着科技升级的方向。其作为企业、产品与用户之间的重要窗口,正深刻洞悉、引导着潮水的走向。

  在京东零售CEO辛利军看来,未来的智能生活,一定是零售商与品牌商的合作、高新技术与制造业的合作、企业与消费者的合作下,共同创造的智能生活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,一个从所见即所得到所想即所得的世界正在向我们走来。

  在航程中展望远方,在潮水中把握流向,是企业掌舵者们的使命和任务,也是36氪专访栏目「看见2033」的初衷:找到那些曾经改变过去、因此也最有能力改变未来的人,寻问他们对未来10年后商业社会的看法,以及他们为何愿意在一件事上倾注10年。

  把维度定在10年而不是今年和明年,也不去谈论具体的公司业务而是其他,是因为我们相信那句投资圈著名的箴言:人们往往高估了未来一两年的变化,而低估了未来十年的变化。

  在与36氪、小米的三边对谈中,京东零售CEO辛利军看见的,是产业中的大模型将引领的新一轮工业革命,以及其与零售产业链的紧密关系。在数字技术和供应链基础设施的优势下,京东每年创造的百亿计的高质量交互数据,正对产业的变革做出深刻影响。

  小米集团合伙人、总裁卢伟冰看见的,是未来的十年,手机依然作为非常重要的个⼈移动控制中⼼存在。立足于今日,AI和终端的科技叙事才刚刚开始。在远航的路上,迷雾依然存在。但卢伟冰满怀信心,未来的智能终端产业,中国公司有机会引领全球。

  置身其中,小米具备着优势身位。卢伟冰认为,只要我们(小米)沿着制定的战略⽅向往前去⾛,不犯⼤的错误,就会有很⼤的机会。时代巨变,小米的答案不变。长期主义依然是科技企业永恒的课题,也根植于小米内部的基因。

  36氪:今年刚刚结束的小米发布会,很明显感觉到小米在向科技巨头的方向转变,卢总如何解读这种变化?

  卢伟冰:小米成立十年的时候,我们进行了一些反思、回顾和展望。过去十年,小米作为一家创业公司,主要是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应用层技术上做了一些创新,取得了一些成果。在三年前,我们进行了一次非常重要的战略升级。目标是未来的十年内,将小米打造成一个以技术为基础,在全球范围内有影响力的科技公司。

  用成长的比喻来看,过去十年可以说是小米的少年时期,而接下来的十到二十年,需要实现从青年到壮年的转变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发现仅仅基于应用层技术创新已经不足以支撑我们的未来发展。要实现成为科技巨头的目标,必须从技术的底层进行研发。

  辛利军:刚才我和卢总说,再过几年可能就是另一个小米了。从我看来,小米的发展路径以前是专注于满足和迎合用户需求,特别是在满足年轻人对于心仪手机的需求方面做得非常好。但是到现在小米已经不只是满足,是引领需求,他创造需求,这是我看到最大的变化。我感受到小米在过去三年里在科技方面的巨大投入和变化,已经开始迈向质的飞跃,再过几年可能会看到一个全新的小米。

  36氪:京东和很多科技公司在合作。我们说小米变了,您希望它变成一个怎样的企业?

  辛利军:我之所以对小米如数家珍,是因为几乎所有的小米产品都能在京东上找到,可以看到它的产品在京东上的销售情况。因此我们对小米产品的变化、科技升级能力,以及用户体验都非常清楚。我期待未来的发展,可能会将小米的技术融入我们的家庭生活中。比如,只需对着手机说一句话,家里的许多场景就会迎合你的需求,这是我期待的。同时,小米在出行和居家方面,几乎可以提供无缝的帮助。我希望未来可以看到一个这样的小米。

  卢伟冰:在任何一个产品品类的发展中,都会经历几个阶段。首先是探索期,然后是快速成长期,最后进入成熟期。以折叠屏手机为例,从今年来看,它已经度过了探索期,进入了快速成长期。人群也已经从尝鲜群体,扩展到大众用户群体。

  去年,我们发布了第二代折叠屏。我们做了一款全球最轻、最薄的折叠屏手机。那么这款产品,可以说引领了整个折叠屏行业的风向。很多同行在发布产品时也在跟随。

  今年我们选择了与其他厂商不同的路线,我们将新产品称为全能轻薄折叠屏。这里的全能是什么?因为折叠屏普遍的售价可能达到1万元左右,所以我们的认知是轻薄并不足够,它还必须为用户带来非常全面的体验。

  包括本次产品,我们有无线充电,还搭载了徕卡的四摄系统。这四颗摄像头包括一颗潜望镜,全部放置在这个平台上,这是全球第一款,因为其他手机基本上都只有三摄,我们有两个长焦。徕卡也觉得很不可思议,移动光学居然能这么小型化。

  辛利军:我大概用过市面上6款折叠屏,每次小米都能给我惊喜。特别是MIX Fold 2,当时一出来就是市面上最薄的最轻的折叠屏。消费者是检验产品的最终尺度,小米众多新品在京东的首月消费者好评率都达到了99%,这其实是很难的。

  卢伟冰:在开发这款产品时,我确立了一个目标,那就是要引领折叠屏手机的下半场。我一直对大家强调,产品是否领先有一个重要标准,就是看竞争对手是否跟进。

  这次最大的难点,第一个就是要既要、又要、还要。折叠屏要轻薄,体验也要特别全能,可靠性还要高。第二点是,我们要继续实现重要的技术突破。就像这款产品,大家会注意到我们与徕卡的合作是一个突破。其次是自主设计的铰链,小米龙骨转轴,如果你打开它去看的线 个器件。最后就是我们为了轻薄,用了自研的新材质——龙麟纤维。它的好处是又轻、可靠性、坚韧性又非常的好,抗冲击能力非常强。

  36氪:这次小米还发布了面向中高端市场的Redmi系列,新产品和以往有什么不同?

  卢伟冰:这次发布的是Redmi核心旗舰——K系列,K60 至尊版。我们的定位是追求卓越的性能。它主要面向年轻人,特别是在校大学生等,对性能要求非常高的群体。特别是至尊版这个版本,在整个K60系列中被称为性能中的性能。每一代至尊版,都要力争成为当年所有手机中性最强的产品。

  上半场是基于芯片来进行性能,把芯片的性能发挥到极致。但是这种方式性能会有一个极限,很难进一步挖掘出更多潜力。所以,下半场我们要从芯片的底层的技术开始进行全局的规划,然后去做性能的打磨,实现软硬度、精度的联调。

  这次我们也联合了Mediatek和Pixelworks,大概两年前做了整体的规划,历时一年的联合开发,呈现出了Redmi K60至尊版。在底层技术上,每一块都要去扎深,要把技术路线打通,把原理搞明白,否则大家只是在应用层上去做一些更新。

  辛利军:随着AIoT和AI的迅速发展,智能手机可能是未来所有 AIoT的一个控制中心。通过智能手机进行语音对话,或者将来更多地是脑机对话,可能会在家居、出行等各种场景中发挥作用。

  我认为智能手机的形态会随着场景的变化而变化,比如折叠屏、卷曲屏等等,这些都有可能。包括小米等公司,未来还会推出更多出色的创新产品。现在形态还难以预测,但我相信它会是一个离开身体的控制中心。

  卢伟冰:我认为未来十年手机还是非常重要的个人移动控制中心,作为随身携带的个人设备,手机仍然是融入各种使用场景,贯穿始终的非常重要的产品。

  智能手机从2007 年 iPhone 的出现,至2008 年安卓手机的出现,也是经历了大约两个发展的初期。第一个阶段,它是个人计算中心,从而催生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形成。随后,随着AIoT的出现,它进入了你刚才提到的另一个阶段,即成为一个控制中心。

  关于未来是否会有其他产品取代手机,其实在过去的很多年里,大家都一直在探索,究竟什么样的产品可能会取代手机。有人提出是手表,也有人提出是可穿戴耳机等。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,我们发现这些产品离真正取代手机,还有很远的路要走。

  36氪:当新一代智能终端出现,您觉得中国公司,特别是小米有可能成为引领者吗?

  卢伟冰:我觉得小米应该处于一个很好的身位,只要我们沿着制定的战略方向往前去走,不犯大的错误,我觉得我们应该有很大的机会的。因为过去这些年,中国在底层技术方面追赶速度非常快,虽然现在还有一点差距,但是已经是非常非常快了。

  除了技术能力,还有就是对未来的探索和想象力。这一块中国公司这些年的提升也非常快。

  辛利军:如果按照手机控制中心的角度去分析,我觉得小米未来会是行业领先的企业之一。他有应用场景、有技术,这是最重要的。

  36氪:CyberDog2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产品了,为什么很少看到国内厂商跟进去做?

  卢伟冰:我们在机器人领域,选择了和国内其他一些公司不同的方向。他们更多地关注面向企业业务的服务机器人,比如在酒店送餐等方面。而我们注意到在家庭陪伴的机器人方面相对较少,因此我们决定走向家庭市场。但是家庭环境的复杂性,也给家用方向带来了更高的挑战。它需要对环境进行更精准的识别,处理任务的能力也更为复杂。

  两年前,我们发布了第一代的铁蛋机器人,它更多地探索了工程方面的可能性,面向工程师和高校。而这一代,我们的产品的成熟度已经非常高,外观看起来更像狗,智能性提升了很多,身体灵活性也极大增强了。

  铁蛋2代的尺寸特别小,像一只小狗。这种小型化,在家庭的复杂环境下使用时会更加安全。实际上,仿生机器人的小型化并不容易。在目前这个小尺寸下,我们使用了一些核心器件,比如微型电机,我们这次也做到了全自研。

  36氪:小米为什么要做家用仿生机器人?CyberDog2背后是不是有什么更大的企图?

  卢伟冰:机器人领域实际上是小米的一个重要发展赛道,我们在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势头非常强劲。小米目前走了两条道路,一条是强调加强陪护功能,大家已经看到了我们的铁蛋机器人,专注于家庭陪伴。

  另一条是工业机器人领域。去年,我们发布了CyberOne,是我们的一款工业机器人。未来你会看到类似这样的机器人,在小米的先进制造工厂中进行工作。所以,我们在这两个领域都在积极探索,这也是我们认为未来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术发展赛道。

  卢伟冰:我们提供平台能力,是为了给各种应用场景提供可能。因为仿生机器人的这些应用场景非常复杂,我们希望通过开源的方式,与整个行业合作,共同探索机器人领域的未来方向。这个领域确实很新颖,单一公司难以完全洞察、领导它的发展方向。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充分发挥整个社会和产业的力量,共同探索机器人领域的未来。

  辛利军:比如像小米,很多新品会选择和京东合作。最核心原因第一个,是我们有很多核心、高质量的用户,有接近 6 个亿的用户的基本盘。第二个方面,我们拥有大量的数据洞察。我们不仅能注意到当前的市场趋势,还可以预测消费者在未来的需求。

  以一个例子来说明,有些消费者可能浏览了许多商品,但没有实际购买。他们可能点击进入了一些产品页面,表现出兴趣,但最终未购买。我们会将这些需求分享给像小米这样的公司,从而形成一个品牌新品发布和用户追求新品的良好生态。这种方式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。

  在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之后,用户会越来越早地在我们这里寻找各种首发产品,像伟冰会将更多优质的产品引入我们这里。然后通过京东的供应链能力,可以帮助企业控制库存和定价,以确保最合适的价格。而且京东有时候还能提供更多超越厂家的承诺,比如手机我们有碎屏险,买家电我们提供 180 天只换不修的承诺。用户会意识到我们的承诺更有利,因此更加喜欢选择我们。

  卢伟冰:一方面京东持续为小米用户提供了许多产品反馈,包括有时老辛晚上会发信息给我,提出一些改进意见,我就立即将这些反馈传递给我们的产品经理和工程师,以便改进。

  另一方面,京东拥有近6亿用户,小米在京东的官方店铺中拥有接近1亿的粉丝。我们在与京东合作C2M(Customer to Manufacturer)的环节中,小米能够根据京东用户的需求,提供定制化的产品,甚至联合开发新品。

  辛利军:京东不仅与小米在中央仓库方面合作,还与小米的全国几万家专卖店合作,确保数据的全面对齐。这意味着,当你在购物时,如果对时间非常敏感且急需商品,我们会利用LBS(Location-Based Services)的能力,在你附近3公里内找到一个小米门店。在这家店的仓库里,可能已经有了你所需的产品,可以直接提供给你。

  卢伟冰:无论是小米的零售还是京东的零售,我们都基于用户需求合作,尽管需求各式各样,但背后所需的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。

  36氪:技术投入有时候是一种奢侈品,作为企业家,如何确认自己的技术方向是否正确?

  卢伟冰:小米的使命是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。我们的理念是要对人类长期价值有益的技术,进行长期的投入。在这一使命中,我认为有几个关键词。

  第一个就是人类,小米着眼于全人类的贡献,希望成为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,致力于为全球70%甚至80%的人提供长期的价值。在这个前提下,我们将坚持不懈地进行长期投入,尤其是在底层技术领域。对于小米来说,进入新的十年阶段,我们一定要软硬件深度融合, AI全面赋能。

  小米不怕坐冷板凳,把冷板凳坐个5年10年甚至20年,只要这样坚持,我相信未来也一定会有好的结果的呈现,好的结果它一定也会有商业的回报。

  卢伟冰:有一句话叫做坚定的投资未来。我们要持续地投入资源和精力来发展未来的技术和方向。因此,我们看到在过去的三年里,我们的研发经费投入保持了一个相当高的增长率,大约是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8%。今年的投入预计会达到200亿,可能会在中国的民营企业中排在前5-10位左右的研发投入水平。

  辛利军:我们每年的投入也是按照百亿级别计算的。在2017年的年终大会上,刘总特别强调了一个重要观点,用了六个字来总结,就是“技术! 技术! 技术!”。将技术的地位提升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。当然,我们作为一个供应链公司,大部分的技术投入都围绕着供应链展开。

  以零售行业为例,全球最佳零售公司的库存管理大致在32至35天之间,而京东的库存管理在31天左右。然而,SKU(库存单位)的数量级是不同的,他们的SKU量级在大约10万,而我们的SKU量级则在千万级,有指数级的区别。

  京东能够实现如此出色的库存管理,主要是因为我们大量使用机器进行管理。通过自动化的处理,让库存管理高效运作。这方面的投入,某种程度上难以精确量化,因为我们在这个领域已经投入了超过十年的时间。所以在技术的投入上,某种程度上来说,京东的投入是没有止境的。

  不久前,京东还发布了自己的言犀大模型平台。这个模型平台专注于解决特定产业领域的问题,而不是一般性的问题。例如,我们在客服场景里,我们的客服机器人能够根据特定的场景和机器学习来提供回答,这不仅提高了效率,还缩短了反馈时间。相比之下,人类可能会有一定的延迟。另一个例子是我们的线上问诊服务,通过言犀大模型,我们可以迅速进行分诊和导诊,为用户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,甚至回答一些专业问题。

  所有这些投入都是巨大的。在这个AI模型平台中,集成了很多长期的技术积累,这也是京东的用户能够享受到优质体验的原因之一。无论是在客服还是医疗等领域,这些技术都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应用。

  卢伟冰:AI确实是未来非常前沿的技术,小米实际上早在2016年、2017年就开始进行布局了。现在它已经在小米的工作和产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像OpenAI这种超大规模的通用大型模型不在我们的重点范围内,我们会有一些自己的AI布局。目前小米在AI领域已经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团队,大约有2、3千名专业人员。我们坚持了全栈自研的技术路线,涵盖了视觉、声学、语音、自然语言处理、知识图谱、机器学习、大型模型等多个方向。很多技术已经达到了国内或者国际一流的水平。

  小米在大模型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小规模的成果,通过自主开发的模型和数据,进行了一些大型模型的训练。其中一个模型拥有约60亿个参数,基本能在榜单上做到第一。作为一个概念,大模型也被大家吹得比较火。但是对于小米这种实业公司来说,我们还是要踏踏实实,不要去只追求概念。大模型不仅仅是一项技术能力,它还拥有广泛的合作空间。我们必须把这种先进技术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。比如小爱同学,很快会接入大模型。

  我们应用的大模型显著提高了我们工作效率。除了大模型技术,小米AI实验室的能力,也为我们的所有产品提供了赋能,包括影像、自动驾驶,还有如刚刚展示的铁蛋机器人。这些都是背后利用AI能力的产物。

  辛利军:我能想象的是,在任何场景中,只要你有购物需求,我们都能及时为你提供帮助。在这两种情况下,无论是人还是机器,我们已经在亦庄以及许多开放路权的地方进行了配货机器人的试验,而且运行效果非常出色。

  36氪:我们都谈到了软件、硬件或者是服务,所有的东西都是共同进步的,不是单点突破未来的科技,这样才有意义。我们最初谈到说小米的变化,那不是单点的变化,而是厚积薄发的综合性变化。

  本文由「36氪品牌」原创出品,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;违规转载必究。

  北京时间8月17日,亚朵集团(NASDAQ:ATAT)发布2023年第二季度财报,并召开业绩沟通会。财报显示,今年二季度,亚朵集团实现营收10.93亿元,同比增长112.3%;调整后净利润(非美国公认会计准则)为2.49亿元,同比增长312.9%;调整后的EBITDA(非美国公认会计准则)为3.44亿元,同比增长232.4%。截至2023年6月30日,亚朵集团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为25.29亿元。完美体育

下一篇:完美体育智能终端行业研究报告-智能终端行业分析报告-市场调研中商情报网
上一篇:终端赋能智赢未来丨浪潮智能终端将完美体育推出浪潮优选平台!

咨询我们

输入您的疑问及需求发送邮箱给我们